摘要:
我们来共同探索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探索中国特色教育体系这个法则的实质,从而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什么是中国真正的传统文化教育。
——龙文化文明教育篇——
中国文化教育的实质
作为实践老子思想的学生,我们学习《老子》,一起回归到道德根文化之中,在根文化的井泉当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在吸收精神营养的过程当中,应当学以致用。首先,应当运用老子思想进行教学体制改造,真实不虚地落实黄老学说“道本、德本、民本”的三木思想,使教学体制高度符合老子的思想,特别是符合老子文化思想、老子教育思想、老子办学思想,这些应当共同构成老子思想教学的体制和结构。
我们来共同探索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探索中国特色教育体系这个法则的实质,从而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什么是中国真正的传统文化教育。
纵观中华五千年文化教育史,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伏羲创造的易道文化教育,是中国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发端;黄帝创造的法道文化教育,是中国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发展;老子创立的德道文化教育,是中国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完善;以孔子为代表的原义儒学仁义礼教育,是中国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细化实施;近代教育,则是全盘西化。
中国文化教育的实质是“圣人之治”
学习过《黄帝四经》,我们知道:道法是万物必须遵守的一级法则,尊道贵德,敬天爱地,顺道则昌,逆道则亡,这是无法逃避的铁律。人间的文化教育,所确定的是二级法则。遵“一”、握“二”、用“一”,是其用数的原理。知其白守其黑,是其用象的原理。
道法是万物必须遵守的第一法则,也就是尊道贵德,敬天爱地。我们人类,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是经历了尊道的过程,也经历了贵德的过程,经历了敬天的过程,也经历了爱地的过程。只不过,是遵照“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的过程一路下滑过来的。现在的人们,对天和地都不爱了,人们只爱自己了。但是《德道经》的一级法则是存在的,顺道者昌,逆道者亡,这是无法逃避的铁定规律,人们无法躲避这一点。问题就产生在我们人类自身,如何主动去遵守这个无形的大道一级法则,确立好我们自己的二级法则,从而高度去符合这个一级法则的要求。
关于社会上的各种状况,我们暂不进行具体分析,但是对于文化教育,特别是我们自己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如何去确立好符合老子思想、黄老思想的二级法则呢?我们应该主动去把握好“二”,用好“一”,就是掌握法则当中用“数”的原理。“知其白,守其黑”,就是掌握用“象”的原理。“象”和“数”把握住,“理”的掌握才能通透。理通透了,才能做到“无之以为用”,才能掌握用好“气”这个能量。
我们一起探讨,共同来揭示一个老子思想当中尚未被社会发现的人天秘密。我们共同思索一下:在中国根文化中,一切法则制定的前提是什么?从大到邦国的范围,再具体到教育领域之中,中国体制的特色到底是什么?我们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
其实,老子早在五千言当中就告诉过人类:东方中国一切法则制定的前提,是“圣人之治”。“圣人之治”,又区分为圣人直接治理和运用圣人思想方法进行修身实践而治理两大类别。具体所指,就是中国周朝前的“圣治用慧”历史时期。而周朝以后,仅仅只是在汉代的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以及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短暂的历史时期,复兴过运用圣人思想方法进行教育而治理国家。这四次短暂的“圣治用慧”教育和管理,却创造出了两千五百年以来智能文明历史上仅有的几次可以称颂的辉煌。
我们研究老子思想,这个观点应该很明白。真正的中国文明、中国文化的特色和整个社会体制的中国特色,那就是“圣人之治”,就是指中国周朝前的“圣治用慧”,而绝不是指后来的“贤治用智”儒领风骚。所以说,“圣治用慧”,是两千五百年以前构成中国文明支柱、文化特色、教育体制、治国方略的一个法则和前提。
纵观人类历史,运用老子的唯德辩证法进行历史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圣人在世主导社会或者运用圣人的思想作为教育灵魂的时候,那么中国特色体制的优秀部分就会立即发生变色,也就失去了构建起真正有别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明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迅速地跌到“人治智用”、“贤治用智”的专制****之中。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就一耽搁而几千年沉睡不醒。因为,从此再也没有提倡过实践老子的圣人之治思想,没有恢复中国周朝前“圣治用慧”的根本特点。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一个原理?两千五百年以来,自从春秋战国之后丢失了圣人之治,丢失了中国周代前“圣治用慧”的这样一个体制,就跌入了“人治智用”的专制****状态之中,这一耽搁就是两千五百年之久。
作者:熊春锦
整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与养生研究中心 何良庆
游金地
优质商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标签: 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 熊春锦 东方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