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资讯市 【切换城市】

《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34)“守一法”实践答疑

2018年09月14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承欢大仁

19
摘要: 前期教学中,之所以花费很长的时间等候,就希望大家能把自己体内的“地户”和“天门”轰开。

——龙文化修身理法篇(下)——

《得一》章“守一法”揭秘

  七、“守一法”实践答疑

  在针对“得一法”实践进行专题答疑之前,我们先一起观诵一下“昔之得一者”。在这样的同步学习状态下,来进行专题解答,效率和效果就会更高、更好。

  对老子《德道经》之《得一》章的诵读,需要更科学规范。

  诵读“昔”字时,一定要有一个同步捉放昔肌的过程,从地心要有一股能量上来,能够进入到阴蹻区昔肌之内,这样才能显示出“昔”字的光芒。诵读“之”字时,也同样需要下面有能量接续上来,而不是孤立进行。

  在前期教学中,之所以花费很长的时间等候,就希望大家能把自己体内的“地户”和“天门”轰开。小腹腔里面有九道铁门、一直处于运用常法无法将它们轰开的锁闭状态,很多人终生可能都无法把它们打开。这九道铁门的开启,需要体元“太子”出来亲自动手打开。这个“太子”,是指“道子”,也就是“德一”体元。从三元角度来说,也就是需要纯阳之炁、纯阳的能量、德的能量结合本身的肾气,才能把它们轰开。这九扇门,是阴性的铁门,不见得能全部打开,需要我们运用丰富而充沛的地气来将它们轰开。

  早期“人法地”昔肌练习不精进的人,在实践这一步的时候,就需要高度关注如何更好运用好调训法和擒捉法,使我们摄入的地气里面的高能量能够大量与经典文字、文理密切结合,并且在诵读过程当中,通过身国当中的“邦之利器”的形名法,能够将它们真正地烧开、射开、打开。所以,别简单地看“昔(xī)之得一者”中的这个“昔(xī)”字,别小看这个“昔(cuò)肌”的“昔(cuò)”字在这个地方的运用。这一个字是否运用得好,直接关系到下面的能量是否能够提升上去。

  “之”字,也是同样的效用,反映的是腹腔内天地,从心区中丹田到阴蹻这一区域的天地,这个区域里面的中脉和左右的副支,它们是否能够打开,它们是否能够通畅,是否真有能量到达到下丹田,这实际是一个检验。

  很多人虽然不能眼观,但起码要能够用心观。很多人抱着“我是糊涂修,我看不到”的认识,从不主动调用自己的心观,这是一种极大的认知障碍。不能够眼观的人,一定要学会直接用心观。自已的心内观到地气进入自己中脉三支当中,到达了下丹田,那就是真的。因为心观过程当中,不是眼观和慧观那种局限性的体悟,而是一种整体性的感悟,好像无处不在观,任何一个局部都能够看到,的确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受,而且是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清晰的一种观,所以不要借口自己是糊涂修,而不去主动得调用、启动、生成自己的心观。

  “得”字,也是这样。在诵读这一句话的时候,一旦能量能上到中脘这个区域,也就距离内天地不远了。

  “一”字,在中丹田要出现。“一”字的出现,有重大的转机作用,因为这是我们内身国的一个天。这个“天”能否突破,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关键,因为心胸区这个“一”字具有强大的能量性,在内观当中它是一道阳爻,是《易经》里面的阳爻,具有很强的能量性,也存在通达性。也就是说,如果它能够内观出来,用这个音能激活这个“一”,它就会自动地横摆,做出九十度的转弯,很快跟自已中脉相汇相合。甚至,能一下子就冲破头顶,与天相通,与地相连。

  所以,要主动用自己的心、用自已的意,用老子的这个“一”,来将自己的心、将自己的“天”捅破、捅开,使能量能够继续上行。这时候,才继续在泥丸里面内观下一个字。

  “者”字的小篆,的确是和面部非常惟妙惟肖相合的一个象形字。它有两道“眉毛”、两个“眼睛”,而且连脸部的两道“法令纹”以及“法令纹”里面的“口”,包括“舌头”,都包含在里面。当然,者“者”字的甲骨文,没有画“舌头”,字形演变后才添画了一个“舌头”。

  我们在诵读“昔之得一者”这一句话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字内在的这些特点。反复启动这一部分以后,在诵读整章经文的时候,要把每一句话的能量在面骨区内观出来,要观察骨头的变化,观察内部经络的变化,观察其中能量的变化,要整体去内观,要把鼻骨尖和心连成一体去内观。

  在这样的情况下,诵读完下面的内容,将这个能量要逐步放射到颅骨,逐步进行扩大,逐步扩展开来。能量很高,面部虽然会很热,但是它对颅骨区的改造具有无穷的妙用,因为面部基本是人整体的一个全息集合点。现在中医学的研究也透露出祖师们早已经总结出来的东西。像耳朵包含着人体的全息,整个生命的信息、包括疾病的信息信号,在耳朵上都能够找到对应关系。像手掌第二掌骨的内侧缘也是一种全息,包括身体很多器官的疾病信息都浓缩在里面。

  在所有全息性集合区域当中,在所有的全息映射当中,真正能够将人体生命科学完全集约并且充分表现的区域,还是面部,还是每一个人的脸部。脸部上、下、左、右、中五个方位,五岳齐全,“五臟山”齐全;而且,五行也是最完整的,心、肝、脾、肾、肺都有体现。人一生的命运,也在面部得以体现;体内的健康信息,也同样全部集约在面部。所以,古代就诞生了面相学说,这也说明“者”字深含的内容。

  “者”字,在古代可以说它所代表的就是面相学、生理学、医学、命运学等,并不像现代分类得这么细致,一个“者”字就包含了很多的学问。而且,它还告诉我们,如何揭示、修改、变化五行这个集约区、这个全息区里面的信息场、能量场和生命场。所以,我们不要简单理解《得一》章中第一句话的意义,要钻研进去,要沉潜下去,要沉潜到老子思想里面去,整体地把握住“昔之得一者”,运用好“昔之得一者”。

  以上我们虽然对《得一》章进行了讲解,但并没有非常完整、非常详尽细致而没有保留地将其中的内容全部告诉大家。实际上,《得一》章里含有深层次的形名学,等待大家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更深刻地揭示这一章里所蕴藏的更高质量、更高境界的生命细微变化。

  老子在《得一》章当中,用文理基因的方式,还揭示了一些我们暂时没有直接讲解的秘密。这个秘密,需要通过自身实践,进行证验和把握。所以,在诵念的时候,一定要应验修证的这个基础成果。不打好地基,那就纯粹是在沙漠上面建造房子,早晚必定会倒塌的。这些要点,希望大家牢牢地记忆在大脑中,在后天智识中将其形象化,把这个过程在心灵中记忆下来,认真进行实践,争取早日进入比较理想的境界之中。

  问题:

  实践了十几年,认为自己学习还是比较认真,但这次却不能像其他已经进入实证的同学样,怎么还得不了这个“一”呢?为什么自己只有一点点感觉而没有更深层的东西?是这个方法不适合自己,还是因为有其它什么原因呢?

  解答:

  关于“得一法”的学习,一部分同学难以迅速取得效果。

  其中的原因,我觉得,第一个需要进入历史进行分析,就不会垂头丧气。因为“得一法”在两千五百年前,进入战国秦汉时期以后,就从社会上隐退消失了。为什么会隐退、消失?这直接跟人心的蜕变有关,跟人的智识增强有关,跟社会中每个人的信德漂移、丢失、丧失有关。人类在那一历史时期,后天智识突飞猛涨,而信德却风雨飘播,精神领域沙漠化。两千五百年前的人类,都是因为这样的状态而引发了老子“守一法”的隐退,现在有些人难以迅速掌握,实际这个答案也是容易找寻出来。

  人类历史上,在秦汉时期以前,老子的“得一法”“守一法”,包括“真一”方法,最简单、最朴素,是最能够迅速使人完成从德进入道修证的好方法。但是,从秦汉以后到唐宋期间,这个方法就丢失了,新的内修方法和假的“守一”方法就相互交织,出现了一个转折期。然后,到了唐宋时期,金丹法才逐步形成系统。在转折时期,有的人甚至都将生命搭进去进行这种实验。人们知道两千五百年以前的老子时代有很多好的修身方法,但却又找不到真法。结果,导致出现很多外丹方法,像烧茅草、炼铅汞、服石粉,人们试图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成仙得道。但是,却没有文章和系列方法教导人们高度重视培养德性品质,提升品格,提升质量。

  特别是在古代魏晋时期,烧茅草、炼铅汞的外求法,简直是甚嚣尘上。人们眼睛都盯着外面去寻求,却没有真正回到自己体内来修证自己的德品,提升自己的德质。那几百年,可以说是拿自己生命开玩笑、混乱而盲目的求证过程,我们幸亏早已远离了那个时段。翻开历史,就可以看到那个历史期间,不仅帝王拿自己生命当儿戏进行冒险尝试,甚至那些社会贤达人士和知识分子拿自己性命进行实验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一段历史,我们要了解,要明白。

  经历那一个转折期的整合和调整以后,到了唐宋这个历史期间,人们才逐步开始从老师们那里获得金丹法进行内证,才逐步放弃那种外求法。

  再继续发展到现在,又回到原来的起点了。这个时期,我们在这里是水到渠成顺势来谈论、研究和实践老子的“得一法”,实践“守一”的方法。我们只能从这个历史教训当中去分析自已:自己准备好了吗?我们曾经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进行深入浅出的逐步引导,希望大家能早日步入到老子思想当中来。这些年,在理念的认识上,自已清楚明白地走过来了?还是稀里糊涂把金丹法和“守一法”混为一谈蒙混过来了?这些,都需要自己进行反省。

  早期,很少有人认认真真去诵读老子《德道经》,千里觅“一",万中寻“一”。正像人类后天智识发展五阶段一样,因为我们太相信自己,太过于自我。主观意识太强,对自已的灵性产生了屏蔽和封锁的作用。这颗人心、这个阴我心始终难以捕捉到道的规律性和自然的规律性,所以那些实践很长时间而进步不明显的人,是需要整合思维,认认真真进行反思。

  我总结了一下,可以说进步慢的原因不外乎八个因素:

  第一,是“信念不坚定”;第二,是“志向不弘深”;第三,是“求师不真诚”;第四,是“餐神不认真”;第五,是“双可不深入”;第六,是“请靓不细深”;第七,是“法地不持行”;第八,是“化因不动真”。

  “信念不坚定”,可以说是普遍性的问题,因为整个社会的信仰、信念全部都崩溃了,人们经过很多方面的洗脑,所以对大道的信仰、对德的信念都是不坚定的,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过度强化了个人的私心和贪欲,根本不相信生命是双重结构,根本不相信人类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肉眼不可见的能量更高、更加丰富的空间。

  很多实践者虽然说诚信,但是这种“信”,是自私的“信”,是有贪欲的“信”,是满足个人私心欲望的“信”,并不是真信,而是阴我私心的信仰、信念。什么是真信呢?真信,实际上是自己的心要与众生相通,没有后天智识的欲求、杂念。像现在的这个“信”字,无论是走在街上,或者是在家里,问一问别人是否有信念,他们都说有点儿信。说信和有点信的,其实全都不是真正的信念。就像拿着箭射箭靶一样,这个靶向性太强了,局限在某一个目的、某一个念头、某一种意义,没有放开来、并不具备众生心。所以,这种信念不能对实践起到一个开通大路、清理基础的作用,这样的作用根本达不到。因为信德就是一个基础,路基真正先立起来以后,路就会非常平坦。如果信念过杂,里面参杂了很多虚假的成分,那么这个路基就是“硌硌若石”了,会把脚砸伤,会使自己行进得缓慢。

  “志向不弘深”,也是个带共性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并没有什么大志向,是自私自利、小私小我、小贪小欲的志向,在他们的心灵当中是包私藏欲的,这样的志向是谈不上弘深的。宏大而精深的志向,是一个迅速前进的保证,是一个动力,如果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心、将自己的志向树立起来,那么就很难去与法界玄源连通,如果连接不通,也就只能局限在自己体内、局限在自己的人心中,因为志向不弘深,那么法界就没有相助。

  很多人在实践当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本来志向立得比较广泛、比较远大的时候,体内的众生都高兴,暂时就不干扰了,希望自己很快前进,这叫众人拾柴火焰高,内部的变化就非常地快。但是,一旦志向发生了扭曲变化以后,志向离退时,它们就会群起攻之,体内的众生就成了仇人。为什么会成了仇人呢?因为它们觉得没有解脱的希望,看不到前景,看不到希望,那么它们就要及时地索取,及时地讨得回报,所以当我们“信念不坚”“志向不深”的时候,这种情况是非常典型的。光这两点,是否能够精进,实际上就可以确定未来的前程。

  “求师不真诚”,心中并没有存在真正的师,我是我,师是师,经是经,道是道,并没有敞开心扉,奉献出一颗真诚的心,保持与师源的连接和信息的通畅,所以难以获得帮助。老师们即使想帮忙,还真没办法下手,针插不进,水泼不入,因为自己的心没有打开,心场外是一团黑气包裹着,心里面也是被浓雾所包裹,只有非正常的邪浊之气,像包粽子那样一层层厚厚包裹着自己的心。

  如果说一个修真者没有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那么就很难真正精进。而且,显态的老师反而不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是隐中真正的那些老师们和祖师爷们。如果我们不去主动地连通,不主动与他们印心,那么很多的变化是无法完成的。这个时代就有这个特点,很多人还抱着那些老旧的概念,认为只要把自己显态的老师衣服角牵紧就可能成功,实际上并不是这回事。

  人世间的老师非常重要,但并不是绝对的,更重要的是隐中众师,更重要的是百姓之心,更重要的是自己对世间万事万物真诚的爱。以万事万物为师,以众多玄源师为师,这才是根本。所以,在显态师和隐态师方面,都要从根本上抓住真心诚意,以心换心,以无私无欲、少私寡欲的心态去和老师们进行印心。这样,我们自身的不足,才可能在老师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在玄中师的帮助下,迅速地得以彻底解决。

  “餐神不认真”:部分实践多年的人,为什么“得一”比较难,甚至“得一”比较慢,第四个方面的原因,就是“餐神不认真”。我们在讲解《德道经》第一章《论德》后,曾经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和很长的时间,将个重要的方法论告诉大家,就是老子所谈论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介绍如何去治理这个“乱”,如何解决“仁义礼智信”五种能量的不足,如何围绕“一”的这个体元性体的基础,来进行“尊道贵德”的奠基。很多人在实践“得一”的时候,都对照反思过自己的确是“餐神不认真”。

  因为没有深入实践,尝到甜头,很多人浅尝即止,或者根本没有实践。为什么要进行五德餐神?因为五臟它们的真主人是五臟之神,它们的能量严重不足,“一”朴散成为“五”,如果不供给它们能量,那么就再难“聚五成一”。但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从体元上调动,从质元上运用,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部分能够比较认真实践这个方法的人,在修证“得一”之前,早就完成了五臟之神的转化。有的人,是因为修行坚定、志向弘深、发心真诚,玄师们在餐神的过程中,就直接赐予五个神,进入到他们的五臟神当中,帮助他们的五臟之神进行质化,进行质量提升。有的人是在自己主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玄师们直接用更高的能量改造他们的五臟之神。餐神的方法很简单,但是变化却非常重要,在餐神的过程中五臟里面就有奇迹出现。

  比如说,肝神的质量获得提升,能量获得变化以后,肝神里面还会再诞生出来一个神。再诞生出来的这个神,如果能够知道这个神的形和名,那么肝臟里面的阴就很容易清理。如果肝臟里面供应的能量,全部都是阳木仁德,那修心就会更精进。这些所有的形名,都藏在老子《德道经》五千言当中。

  当然,通行本《老子》里这些形名都被删掉了。我们在介绍老子《德道经》的时候,就提到了很多字都具有修真的意义,那里面很可能就潜藏着形名之名中的某个字。虽然它并不完整,但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要从三元/源整体把握住老子思想,而且又高度重视了体元和质元,当然里面也包含着物元。所以,如果在基础工程实践上不认真,即使使用“邦之利器”,用这个无所不尊的形名道法,来强迫“德一”出来,她也难以解脱出来。即使侥幸解脱出来,也将是灰不溜秋和羸弱不堪的,没有精神,没有活力。

  有人的“德一”体元诞生以后,活力不强,而自己的阴我心神却又非常强大,它反而安排自己体内刚诞生出来的这个“德一”体元去干打扫卫生的事情,表面上还装作很欢迎这个“德一”体元,而且还召集体内肉眼看不见的各个层次的无相高级生命开欢迎会,然后还是以君主的口气来分配她工作。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就说明质元这个基础和主动淡化后天意识非常重要。否则,即使去用形名法强行将其请出来,也不见得她能够真正主宰内身国。

  “双可不深入”,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瞧不起经典诵读,但是很多老百姓疾病缠身,就是通过经典诵读,治愈了医院都难以治愈的沉疴顽疾。这个信念,非常重要。如果相信、尊敬这些经典,她就能够释放能量,帮助改变许多东西,从性到命都会改变,从事业到家庭都会改变。但是,很多人对“可非恒道”都不太认真。对于“双可”当中的“可非恒名”,也没有深入细致地实行。至于“可非恒名”,呼唤“可非恒名”的方法,《黄帝四经》里早就强调过相应内容。肉眼看不到的这些生命,它们不得不遵守道法。古代有一种说法:“道法大于天”,可见它的力量性。

  “请靓不细深”,这个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像“请靓”两个字,包括了两个非恒形、非恒名。现在,有多少人能够将这两个非恒形、非恒名求证出来呢?为数不多。这两个字背后的非恒形、非恒名,对于实践《得一》章理论、验证“守一法”,使体元全面进行质变来说,他们是真正的主宰。

  “法地行持不力”,很多人对此,就是热情一阵儿。热情劲儿过去之后,并没有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很多人在调训昔肌时,并没有进入到与地气同频的状态,人是人、地是地,“人法地”没有法到,没有交融。有的人,甚至根本就没有打开。实践中,假把式和半真半假的把式居多,真把式并不多。在进行这样一个对后天智识和信德要求都非常高的方法的时候,缺乏了基础阶段的真诚实践,所以即使把这个方法教授给大家,很多人也难得同步上来。

  所以,从历史角度,从自己的心灵,从离道失德的现状,从自己的志向和信念,从对三元真实的理解和把握,从对各种方法实践的深入程度,都可以找出方方面面各种客观存在的不足。

  “化因不动真”,这里强调的是“真”,而不是假。什么叫“假”呢?心里面并没有树立起慈悲心、感恩心、宽恕心、忏悔心,而只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行为、金钱,去买通、去打开、去行贿,让对方解除对自己的围困,实际那样化因就是动了假,并不是动的真。甚至有些人,依赖于外在的化因,而放弃了心内真正的化因。心因的化解,是化一切恶因的前提、基础、先导。这一点,是确保动真格的一个先决条件。

  很多人在往前走的时候,在自己的周围围困着厚厚的一圈障碍“物”,就像在蜂巢里面,蜂王被一堆工蜂团团围成一个圈圈。现在有些人,实际上就是这样的类似情形。整群工蜂围着蜂王,逼着她到指定的巢眼里排卵,蜂王在蜂巢里基本上就得听它们指挥。这种现象,使我想到,很多人生活在社会上,被周围的人围成了一圈,密不透风,受大家的左右和影响,盲目地修为,盲目地行动。周围的人,实际上都是自己的报缘,受制于自己的阴我。如果自己的心没有足够强大的能量,那么肯定就会被周围所有人集约形成的一种力量牵着鼻子跑,他们让自己在这个地方下蛋,他们要自己在那个地方撒尿,都不得不遵从。从看不到的空间世界来看,这种情况就更典型,人们是层层被包围着。如果我们的心、志、愿,使他们不满意,不能达到一个同心共愿,不能共持一个目标,那么就会被这些阴性的怨气、仇恨所困惑、所导引,长期在某一个区域内打转转,或者行进得非常坎坷、艰难,根本没法前进。

  这八方面的原因,比较典型地障碍着很多同学这次难以迅速地得到这个“一”、见到这个“一”。当然,也不必丧失信心,主要是从这些方方面面去进行自我剖析,严以律己地进行分析,找到自己的不足,就可以对症下药,把握改变的主动权。

  重新再复习一下五德与性格的分析,掌握其中五阴五阳的内容,再联系老师教的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品格和能量这个双轨车上前进,而不要仅仅停留在嘴巴上,始终不动真格实践,只等着天上掉馅饼。

  我相信,来自两千五百年间的这个障碍,这个时间长河所形成的沟壑,我们必将能迈过去,顺利进入到“与圣人居”“与圣人谋”的境界,去弄懂“得一”,掌握好“显一”,实践好“守一”,从而达到“真一”。

  问题:诵读时,五臟里面出现了“正”字图形,而身体整体的“正”字图形模糊不清,似隐似显,但上面和中间的笔画却很清晰。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解答:这个“正”字,它是一个文理基因,是一个很重要的文理基因。
  这个“正”字对照图,最上面的是大家都认识的正体字“正”。下面的这三个,是比较典型的文理基因的“正”,不太好认。如果离开了上面正体字的对照,可能大家就会不认识,但它们就是古老的“正”字,是文理的“正”。

  我们先从“正”字本身去分析,在老子《德道经》中,“正”字老子共使用了十一次,使用频率比较高。

  这个“正”字最早期的诞生,同样是诞生于修之身的内观的慧性观察。它是“德一能量的质元,在“五元综一”过程当中向物元阶段转换的一种显现。它开始显现,就意味着进入了“五能综一”的阶段。古人在修证“守一法”时,都是很容易出现这个“正”字,可以观到这个“正”字、感悟到这个“正”字的形成。

  这个“正”字,就是“守一法”中自然出现的文理基因当中的一个文理基因之所以能够诞生,和两千五百年前的“守一法”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实践“守一法”时,很容易观到很多字形文理基因的诞生过程。

  从字形结构上分析,“正”字是由上面的“一”和下面的“止”组成,但是并不是如此,下面的“止”,实际上还是四个“一”,是四个“”不同的摆列方式。这四个“”,已经发生了一种凝聚,所以粗看起来就像“止”。如果在体内仔细观察这个“正”字,并且掌握整个变化全过程,那就会有趣地发现:这个“正”字的形成与汉字的流变,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古人为什么会纪录下不同的“正”字?这也可能是因为我们祖先在内观过程当中,取用“正”这个形、这个符号所获得的慧观阶段是不同的。

  当人们在慧观清晰而细致的时候,甚至有信息帮助分析它的形成冥冥之中会有隐师告诉自己时,这个时候就不难发现“正”字是由五部分组成,是由五个隐性的“一”共同构成。最上面的这个“一”是指“离中虚”,是火,属心,也可以叫朱雀,它代表了天,是“德一”中的礼德成分。它初显的时候,可能因为能量未充实,而显示为这个长长扁扁的“口”字形,或者就是不太规整的一个“O”的形态,它最终会显现出阳爻状的“-”。

  “—”下面的这个“|”,它代表的是中央脾土信德能量这个“-”,由“一”转向了“丨”。土生金,肺金义德与脾胃信德,这两者之间的生化紧密相连,土能生金,因此就会出现右侧的一短横“-”,从这个“|”当中直接就诞生出一短横“-”。这一短横“-”在充实的时候,它是向上的,是指向天的,还要升华。左侧的一“|”,是肝内的仁德,是肝内“德一”能量的物元化,它是一种物元化。最下面的这¨-,则是肾中“德一”智德能量的物元化。肝是肾的子,肾母肝子,它们之间有母子关系,肝的“德一”和肾的“德一”紧密相连成为一体,所以就是一“|”加上一“”连着的圆形,它们紧密连接成一体,并通过肝部的“德一”朝天向上升华。

  由此可见,“正”字表述的是古代人体五贓中“德_”质元能量“反朴归一”过程当中“综五归一”的完美聚合阶段。这个“正”字,我们要把它掌握好。这个“正”字在人体内出现,标志着五臟中“德一”的“综整归一”。出现这个“正”字的现象,与在体内进行的金丹之道复杂的“攒簇五行”,是异曲而同工的。只是,“守一法”当中是在“的体元主领之下,很清晰地将五臟的质元和体元进行凝聚,显得更加简易轻松。所以,黄帝说:“正若有名,合若有形,乃以守一名。”守住”,这个“正”的文理就会出现。两者相合,观到真正的形就会为期不远,很容易进人到“形名已定,物自为正”的境界之中,“守一”之法中的“正”字就会顺利在体内展现开来。每个臟腑里出现“正”的文理图像,以及全身出现“正”的文理图形,都是“一”的集中升华的具体表现。我们把握住这一点,也就是在“一”的基础上去正确把握好“正”

  运用好“正”。生命的物元、质元、体元这三元,就会完整产生变化。

  问题:道“○”德“-”,人们常用道光德能来说明“迪”与“德”的质性。道可以以高质量的白光呈现,“德一”能量的质性在没有朴散为五之前,也是一种无色且能穿透万物的光。两者是否可以用母与子的关系来说明,虽然儿子的而貌很像母亲,但是两者不能用等号来表示。这种对“道”与“德”的质性认识正确与否?

  解答:这个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

  “道”和“德”之间是母子关系,因为“道”生了“一”。这个依存关系,在质性上面,也就是说在质元这个领域,在物元特性这个方面,它有差异。就像母和子之间一样,有性别的不同,有能力的不同。有些同学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在论“道”论“德”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有时将物元、质元、体元眉毛胡子一把抓进行分析,都搞混乱了。实际上,要把三元区分开来,要将三因论立起来,很多难以理解的后天智识层面的这些认识,都可以轻松得到解答。

  我们把握住“德一”能量的质性在没有朴散为五之前,她与道的质是最接近的,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拥有“德一”以后,要进入道就是步之遥,非常轻松、容易。但是,如果“-”朴散成“五”,就象征这个质元开始分解,“一”散为“五”了,就需要进行综整。更何况万事万物的变化,自“一”到“五”的变化,就是化千、化万的生化过程。“生万物”,“”发展到“三”以后,那就是生生不息。这里面,都运用了“德”分散开来的质元能量。虽然说,他们的体元如如不动,都客观存在,但是全都被屏蔽了,没办法产生作用,而是运用质元或者物元在产生化生,分化开来、朴散开来进行演化,产生生成的作用。

  所以,只要抓住物元和质元的重新聚合,抓住“德一”根本品质的培生,那么“综整归一”就比较轻松,因为都是从这儿所生。就像把大盆子里面的东西都分散到周围的小盆子里一样,如果把这个大盆子准备好,清空了,把它弄清爽了,那么再来收集小盆子里面的能量和东西的时候,只要加在里面就行了。很轻松,很简单,就聚在一起了,就重新回到了最初始的状态。

  所以,在分析后天智识对“道”和“德”的认知时候,既要注意从显态理论方面把它辨析清楚,更重要的是要从看不到的无相物质的体元、质元、物元这三大领域把它解析清楚。

  问题:“圣”字,应该同“-”字观在一处吗?都观中丹田吗?

  解答:这种理解,我不知道为什么会产尘歧义,为什么要把两个字都塞到中丹田里去呢?当时,讲这个问题时应该是比较清楚的。前面的三个字,都是一个地方对应诵一个。到了这个地方,怎么就会突然出现两个字塞在起的现象呢?而且我还点出:泥丸宫里而,也要安放一个字。怎么就不知道要自觉代上安放呢?而且这个安放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很重要呢?修真图里画的头部里的那个圈圈,那个圈里面有几个“圣”,自己去数一数好了。为什么古人写得那么准?为什么要写在那里呢?都是有原因的。

  从文理基因学上来说,泥丸宫里面的能量激活一下,然后再往前开通,它会沿着颅底内的十二对颅底神经,迅速地传达到面部和五官,起到很微妙的生理作用。我曾简单谈到了它的美容效果以及古代驻颜的效果因为地气养形,要是丰富的地气能提上来,就养容颜嘛。很简单的道理。但是,要把它的传导路线真实地开通,而不要把两个字或三个字都挤在一个地方,不让它上升。

  实际上,如果要把这两个字都塞到中丹田,我已经讲过这个地方有个翻转,你们对其他门派内部传的一些心法可能没有研究。像在密宗里面对中脉进行修持的时候,跟丹道学原理是一样的,不允许轻易人为进行引领,因为“上不过天,下不过阴”,要焖在这里面实践很长时间。为什么要焖一段时间呢?就是要积累足够的能量,要有这个积蓄过程,因为它是单纯从质元方向求发展,顺应人类后天智识,逐步清理后天智识,接近先天慧识,循这样一个逆反的路径发展,所以就要求先焖,攒足能量。甚至,要静静地等候后天脊髓里面的开通,然后再来开通中脉。

  但是,古代的“守一法”,它有个不同的特点,它要求“以神驭形”“以神领智领悟”,这样居高临下去进行求证,也就是不要一步步爬梯子上去,而是要从上面坐电梯下上:,方法就有点差异性。

  要是把两个字都寒到中丹田里面,那就没有办法上去。所以,要把里面的理论悟一悟,要把它参悟一下。对于中脉的开通,对于“守一法”的透露,一定要等到水到渠成,希望大家都能够攒得很足的时候,突然用这个“一”帮助进行翻转,“啪”,就提升上去了,很简单。

  到现在为止,特别是西藏,密宗里面在修三脉九轮、修中脉的时候他们还是滞留在这个地方,还是要观一段时间,关闭一段时间,也是同样的原因。因为在这里面,这地方有个开关,有个枢纽,而不是直接马上让通上去,其中的道理和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适应现代人、适应现代人心而制定的一些方法。

  “德一”体元的出现,对部分同学而言,是否有先闻其名再见其形这种形式?在闻其名的方式上,为何有的同学会出现听见呼名的声音,而有的同学则是“感而遂通”在心中出现“名”。这两种情况有无差异性?另外,怎样鉴别心中出现的这个“名”就是体元的名?如果“名”先出现后怎样配合,才能使“形”也早日显现呢?要常常呼唤吗?

  解答:这个问题,也不具体。关于形名,黄帝在他的形名学中早已有详细的论述。对众多人而言,需要通过名才能够见到形。这里面有两种情况,如果不掌握名,就不足以令其形,就没有办法和这个形进行沟通,这个形的重大生理功能、修真生理功能、生命再造学功能,都没办法充分发挥出来。

  只有掌握好名,才能更好运用形、训练形,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很多实践传统金丹法的人,他们也曾见过自己“”的形,但是却从来没有主动去跟这个形进行交流,对这个形长期废置不用,没有把生命再造的主动权交给他,他们对“得其一万事毕”的理论,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虽然自己说已经把自己的内环境交给自己的元神处理,但元神毕竞只是一个培生性性体,而不是自己的先天“本一”,在很多深化方面完不成任务。我们以前曾揭示过元神的重大生理功能,他是帮助后天意识完成与先天连接的一个重要生命体,更多是使我们主观意识需求能够在玄源充分展开。他行为的施展情况,受我们本身阴我心的牵制,受我们自身品格的制约。

  名形一起运用,就会尝到形名学的巨大作用。老子为什么在五千言当中,将形名学比喻成“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它能够使我们体内真正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是一种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统率内环境先天变化的一门绝学。我们后天智识总想当老大,不愿意让位。当有了形名学,并且让后天意识主动去运用,这样就有利于从根本上移形换位,充分让我们生命中一些深层次的形名能够出来主宰先天变化。

  见形而不知名,不足以顺应、发挥、运用这些形的生理功能。知名而唤其名,并且主动尊重、顺应、运用这些形,帮助我们体内进行再造,这就是一个修真的诀窍。经常能够呼其名,观其形,进行心灵的交流,不断调整自己,那就非常有益于内环境的变化。但并不是说,只要形名一出来了,能看到了,就是得到了,并不是这样。比如说“得其一”:“出其”以后,还并不是真正的得;这个“一”出来了,出“”还不是完整的“得一”。什么叫“得一”呢?那要五臟里面纯阳,阴的神、阴的物、阴的质全部转成了“—”

  举一个例子,从口腔到肛门是消化系统。这整个消化系统当中,看不到的三元有多少呢?其中的质元,已经转阳了没有?其中的物元,先天化了没有?其中的体元,都求证出来了吗?如果这三元都完成了向“一”的化,那么用好“真一”的体元,让她来引领自己去完成这个任务,就很轻松。

  比如说,心血管系统,从心臟开始,心臟到主动脉弓,到腹主动脉,到下腔静脉,到贲门、肠道、肝臟门静脉等等这些系统当中,该有多少的“物元”“质元”“体元”,仅凭后天的意识能求证出来吗?那是证不出来的。只有在“真一”的领导之下,在她的法意引领下,并且还要启用和调用三个接近这个“一”的管理者,坚决果断地整体进行变化、才能把她细化下来。更何况,还有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还有邶么多的生理系统那可不是只要一看到她,就万事大吉,从此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因为自己的身体现在还只是出现了一个“正”字文理图形,甚至这个“正”的图形还是模糊的,并不清晰,能量不高,并不是完整的“—”。

  所以,我们在如何对待“-”这个体元的时候,在对待“德一”这个体元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如何去配合她,真正把内环境交给她;就要通过诵读老子的《得一》章,反复呼唤她。如果我们能把这一章里面的多个名都求证完毕,那个时候就会出现根本变化,很多问题就不需要我反复开示解答,自己就会知道该如何更深去“用一”,让“德一”体元主宰自己的性命,系统而完整地完成一些先天变化。

  问题:在实践“守一”“得一”法时,在条件不允可的时侯,不出声诵读可以实践吗?不静坐光出声诵读,算不算在实践?是否可以随时随地专念第一句?

  解答: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

  出声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真正大声出声诵读;一种,很多人则理解为完全没有一丝声音;还有一种,就是有一点点振动出声,这个声音自己听得到,别人听不到,这就称之为默诵。完全不出声,嘴巴闭得紧紧的那只能称为心诵,在心里闷着诵。这三种诵读方法,要把它们区分开来。

  这里面,要谈到用“水”的问题,当口里有口水的时候,默诵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微微出声诵读,别人听不到,但自己听得到,它的效果是一样的。一般情况下,不主张完全不动口、不动舌。舌头在动,嘴巴没动,这种方式的效果跟出声诵读是一样的。

  完全出声诵读,也就更容易调顺气机内外的交融,整个口腔的协调配和就比较容易。

  如果说,诵读时,嘴里缺少口水,那效果肯定就差。有个故事,一个师傅一下子被物灵弄到山洞里面去了,里面没有水。他想出声念咒脱困,由于过于紧张,嘴里口水都干涩了。念不出咒,解决不了自己的困境。最后,看到地上有个带泥巴的萝卜,他滚过去咬了一口,这时嘴巴里产生了“水”,再默默一诵,就解困了,就破了物灵场。

  这里面,有一些窍门和技术,我们要把握住。我们在诵读的时候,也要分用时诵和不用时诵。比如说,在不外用的时候,就应该在心里面禀告:“我在强化后天意识的不丢、不弃、不忘,这个时候就不麻烦隐中神灵,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我诵我的。”发出这样一个心念,然后再来诵读。

  当正正规规诵读的时候,那就要有恭敬心,要有礼貌。这时,再来出声诵读或者默诵,都是可以的。

  特别是对那些“一”体元还没有出来的人,这些禁忌方面就要少得多。比如说,不能光诵第一句,而忘记前面的基础工程;要先打地基,把基础工程复习一下,然后再进入第一句的诵读,那么效果可能就会更好些。否则,就会像炼丹煮空铛一样,那是不行的。要主动将自已与天相连接,让天德由上进入到体内;将阴驕与地相连接,直接获得地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把握住质元的基础上,再来进行诵念,诵读效果就会好得多。

  问题:我实践过程中没有什么感觉,“双可”及“法地”实践虽然时间不短,但都没有达到见验要求,道德品格的修养也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在这种情况下,是先加强基础实践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实践“守法”,还是将两者同时进行比较好呢?还有,自已实践确实太差,虽经几年努力至今还没有培神,进入不了无为状态。您在讲解“守一法”的时候,曾提到其中有元神的参与,请问实践“守法”是否也要以此为基础呢?

  解答:这是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

  实际上,前面已经分析过,不管是“双可法”,还是“人法地”,漫长的时间里达不到见验的要求,不外乎以上分析过的八种原因。从八种原因当中进行分析和剖析,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找到原因以后,要及时补课,因为那都是基础。后天智识的陶冶、清理,五德品格的修养,要始终坚持不懈去进行提升。但是,只有一种单轨式的运行是不够的,品格和素质、品格和质量、品格和能量都需要同步进行提升。

  先天基础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那也需要这样双轨并进。现在已经将“守一法”教授给大家,学习中自己就要分清主次,基础不行就要花更多力气去打补好基础,同时也不丢“守一法”。用“守一法”去促进基础的提升,用基础修补去给“守一法”提供能量,双向互补。

  “守一法”有个问题,它与金丹法不同。金丹法要一步步见验,否则下一步就不出来,就不生成。“守一法”可以生成,但是如果基本条件不具备,就会产生局部制约和障碍,某个系统就难以展开,难以完成。这是两者之间的不同性。所以,金丹法和“守一法”之间有非常强势的互补作用,我们要掌握好这个互补作用,整体运用好,那么进步可能就会更快。

  如果我们只是掉在金丹法里面,局限了心,局限了意识的认识,障碍了眼界的展开,那么“守一法”也是很难用好的。说来说去,还是这个心,心开了以后,水乳交融,了无分别,修证就很快。之所以基础阶段差,就是因为心没打开,与方法没有紧密联系起来。心场开的人,心窍通的人,实际上每一个法只要用3-5天就可以了。经过49天,最多108天,这个过程就完成,就过去了。根本就不会再来躺在那个地方,还要继续实践几年、十几年,还在方法里面打滚。那不叫修真,那叫坐牢,坐在枯井里面。真正的修真,这些方法用一个阶段以后,它就会自动转向更高级阶段,就会归一、归○,很简单。

  所以,如何突破身心的障碍,从枯井里面走出来,从牢房里面解放出来,既要重视方法和基础,更要把心真正放开来。“心性修持大道生”,根本把握住了,那么法在我们手上就只是一个船桨而已。船桨用过了以后,就可以换发动机了,换成螺旋桨似的发动机就会快速得多。不能老拿着木头船桨划,有的人甚至把两只桨换成竹篙子在那里撑,的确非常好笑,当然进步就更慢。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要整体把握住,既要重视原来有利于提升质元、矫正品和质、提升品和质、将基础奠定牢固的一些方法,不要将它们放弃;更要主动摸索“守一法”当中能够高屋建瓴式地提升和转换的方法,使原来难以突破的点、难以突破的范围发生一次质的全而突破

  实际上,“守一法”实战过程中,如果真正能按照我讲过的过程,将五德餐神法”“形名呼唤法”这一系列方法都认真进行实践,1999年以后,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并不见得要培神—为什么一定要用方法去催生呢?“守一法”里面有自动培神。当五膨里面的阳神质量能够提升的时候,首先就会诞生元神。元神诞生以后,还能诞生两个神出来,只是很多人没有看到。比如说,“玉神”的生成,很多人的实践就很真实甚至五臟里面还能诞生神,很多人都能验证。

  很多人看不起诸如“悔过迁善法”“五德餐神法”以及“可非恒名”等基础方法,没有将这些方法真正运用到自己心里面去,所以就难以真正无中生有,无生而自生,还是期望、强调、依赖外来的方法,而没有认识到整个世界本来就是无,只要做到符合这个客观规律,它就会自动生成。

  所以,在“守一”方法的实践过程中,并不见得一定要有“攒簇五行”“合和四象”“符号培育元神”的过程,因为“守一法”本身就是守的体元,通过体元驾驭物元、质元的先天转换,就容易很快一个层级一个层级地诞生,并不需要后天智识那些复杂的配合过程。

  问题:练“守一法”,诵读“昔之得一者”时,不一会儿就将“者”字诵成“也”字。因为诵错了,就改过来,但诵成“者”字,感到很别扭,于是就顺其自然诵成“昔之得一也”。不一会儿,一股暖流自下而上,缓慢升到中丹田停止,观到“守一”的图形,就像用黑色画的图,无光。但是,心情顿觉兴奋,面带微笑。一会儿图像消失,又自然照原来经文诵成“者”字,但体内感到较凉。我想不诵了,可嘴却停不下,于是干脆就诵108遍吧。结果,体内就发热,不多时又一股暖流升到中丹田,比上次快多了,同样显出“守一”图形,但这次觉得图像发弗。不理解为什么会自动把“者”字改成“也”,是不是为尽快增加体内的能量?为什么想诵108遍,体内就立即发热?

  解答:这是具体实践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

  这个同学在按照老子《德道经·得一》章,诵读“昔之得一者”时,将“者”字自动改成了“也”字。

  只要是自动改,必定是正确的。这就是直觉在改,就是神性和慧性的透发。要顺应它,把握它。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分析一下“者”和“也两者之间的文理意义。

  我们曾专门讲过“之乎者也”文理的修身意义,就是为现在教学奠基。实践中出现的这个现象,就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在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者”字的文理修身作用,最典型表现在面部,它是各种能量集合在面部的深层次变化,其中有一点就是要打开祖窍。但有一个前提,它需要地气的能量和肾气的升华。需要大量的地气和自己的肾气,灵蛇这个体内的肾火能够生成,上来供给能量,才能完成“者”字文理在面部的显现,“真才能够出现。所以,这个“改”既是提示体内能量的不足,同时也说明自己性慧系统在高度地配合、帮助后天,进入到良性转换之中。一旦顺应“无为而为”,那就会产生一个“无不为”的效果。

  无不为”的效果出现以后,自下而上就有一股能量升到了中丹田这个时候就能观到“守一”的图形。由于这是一种神力性的调动,它的能量不是十分强大,所以是“黑色画的图”,“没有光”。但是,这种变化对体内的改变,对阳我的作用却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就会产生“心情顿觉兴奋,面带微笑”这样一种法喜现象。

  这种变化完成以后,又转回去诵成“者”,因为要把“真一“完整请出来,在质元能量具备的情况下,体元能够安居,这时体内有一股能量能够富集,向“者”字上集聚,就等于调用了体内的有效循环和储存的一部分能量,就会觉得“体内感到较凉”,甚至很冰凉,等等一些阴性的现象都会出现,也是正常的。

  为什么“诵108遍,体内就会发热”呢?因为108是一个极阳之数,是转阳的一个基数。有了这个提示以后,就昭示着体内这种阴的状态,在突破108遍的诵念之时,就必定会阴极而转阳,就能够重新再激活体内阳气的大量生发。

  我已经提到过,很多方法实践49天、108天,那都是基数,用过了以后必定就会改变,应当改变。当然,并不意味自己实践108遍,没有见到效果就要放弃,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没有效果,没有产生物元、质元体元变化时,那就说明法性未通,心窍未开,需要自我反省、检查,找到问题所在。

  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求证出自己的“德一”体元来,是否还有一位所有人都共有的总体性的“德一”体元?“德一”体元属于原生性性体,还是培生性性体?“德一”体元的法器,是不是怀抱此种法器的隐中上尊赐予的?修习“守一法”之后,每日早晚课是否需要添加和调整内容?

  解答:“是否有一位所有人共有的总体性的‘德一’体元”,这个当然是客观存在的,她是在玄源存在的。因为“道生一”,在整个宏观的宇宙中,同样有这个“一”的体元,只是我们现在不必去知道她是谁,我们心中有这样一位老师、有这样一位师尊就行。

  “德一”的体元,是属于原生性的性体,不是属于培生性性体,因为她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人的灵光当中,本来就有“○”和“一”。因为具有这个“O”和“一”,才能实现“道生之而德畜之”,培育出我们的生命。所以,她不是培生性性体。

  “德一”体元的法器,它是本身具备一些,并且还可能被玄源的师尊们所赐予。所以,有的并不只是拿一种,有的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德一”体元左手和右手各拿一种法器。

  在修习“守一法”之后,当然是每天最好都将《得一》章进行诵念,并且主动地去调整“守一”状态,实践“守一法”,以期早日能在质元、物元、体元三大系统当中,真正进入“守一法”实质性的实践当中。因为在后面,《德道经》五千言的展开,既是一部哲学的展开,也是修真方法的展开。

  后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如果我们不去提纲挈领、居高临下将“守一”掌握好,那简直没办法讲经说法,就只能讲经而不能谈法,这也是在教学上比较头大的事情。根据同学现在的实践水平,很多人漫不经心、不积极,有的人想等着自己发了财再修炼,等着家庭好了再修炼,等老婆跟自己心愿相同了再进行实践,甚至有的人还想等发一大笔财到山里再进行实践,在种种想法中等待了许多年。

  大家的实践心态、学习心态还没有调整过来,没有调到与天道客观规律相同的学习态度上来,这种状态就只能讲经不能说法,所以严重制约了教学步骤,只能先把“守一法”告诉大家,自己去求证,省得陷落在法里面,只有“多知”,而没有真实变化。“多知”是害死人的。中国历史上,从唐宋到现在,包括从汉朝到现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金丹法和其它的各种杂法浩如烟海。

  老子五千言当中蕴藏的方法,也同样不下数百之多,但是都在“得其万事毕”的统帅之下。所以,把“德一”的“守一”方法掌握以后,灵活安排今后教学步骤和过程就比较容易。既要等待,也不能等待,教学不能过于缓慢,不能只迁就大部分不愿意紧跟上来的同学,无限期地迁就是不行的,还是要按照总的自然法则去安排进度。所以,大家可以在展开这个系统之前,自己运用好、实践好“守一法”,提前将未能揭示出来的些方法主动去进行验证实践。

  问题:我在实践“守一法”后,连续两个晚上梦到在河边和溪沟边遇涨大水阻断了道路,无法前进。自悟: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做过绝育结扎术,为此担心会影响自已修真的疑虑时有存在所至。放下阴我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领悟正确与否,请开示。

  解答:实际上,梦就是心态的一种反映。但是,这个梦里面反应的是一种实质,那就是阴水暴涨,阻断了道路,使他暂时无法将里面的阳火求证出来。他自己的分析就是一种识障,因为他觉得做了绝育结扎手术就会影响修炼。

  我不知道这个结论他是怎么总结出来的。实际上,我觉得,结扎手术在某些方面对修炼是很有帮助的,怎么会成了阻碍呢?男性的结扎手术,睾丸里的精液从此就不容易再出来,就可以完整地炼精化气,后天的精水如果能够完全地化净,怎么可能成为障碍呢?

  修真所讨论的完全是肉眼不可见的物质,并不会因为结扎而不通,它里面的传输还是在进行,因为这个手术不是真正在场性上也把它切断了。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断胳膊缺腿的病人,在下意识的动作当中,他们还是觉得自己被切除的腿、手依然存在,这都是因为被切除器官的那个场性还客观存在。为什么会觉得做了结扎手术,就产生怀疑和疑虑呢?由此可见,很多问题都是心产生的妄相和妄想,心不能放开而生疑,自己封闭了自己正确的认识。

  问题:我是糊凃修,至今也是两眼一抹黑。在修习“守一法”时经常出现“坐忘什么都不知道。不知自已是否在三元上有什么欠缺?需要加强哪方面的锻炼?

  解答:这个问题,提出来首先就要挨批评。在提问题之前,一定先要自我进行一番分析。这说明,随意提问题的人不是好学生,只有慎重提问题的人才是好学生。

  对此,我深有体会,天天都有人在问:“我做了个梦,是怎么回事?”“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是怎么一回事?”“我这里怎么会痒,那里怎么会痛?”…

  天天都是这些琐碎而细小的问题摆在自已面前,回答也不好,不答也不好。很多人完全丧失了证道的独立性,完全捆绑在我身上,总像特保儿一样,随时张口,伸手索取。像这样的学习方法,一辈子也难独立,因为完全没有独立思维观念,自己从不主动解决问题,这个问题,也同样是这样。由于自己“是糊涂修”,所以不懂就可以理直气壮;由于“糊涂修,两眼一抹黑”,所以就不知道自己“三元缺乏什么”;由于“糊涂修,两眼一抹黑”,所以理论上自己也不研究;由于“糊涂修,两眼一抹黑”所以“就经常出现坐忘”。如果是真“坐忘”,那还好了,实际只是昏沉睡觉。要自己主动去思悟,多多反问自己为什么,是质元缺乏?是体元缺乏?还是物元缺乏?为什么不自已反问自己?要把自己问穷,问得张口结舌,自己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坚持对自己的所行、所言、所想进行反思和解剖的人,才能找到生命的康庄大道。一切外援,都不是解释的理由;唯一的理由,全部都在自己的身心之中。

  为什么会“糊涂修”?这个“糊涂”糊涂到了什么程度?为什么会“两眼一抹黑”?眼“黑”了,心却不能“黑”,心不能不明。如果“日月星”三光内照了,心怎么会不亮呢?这都要进行一番自我解析和自我剖析。千万不要因为“糊涂修”,就所以“两眼一抹黑”,所以“什么也不懂”,所以“出现了坐忘是正常现象”,所以“三元的欠缺搞不懂”,所以“老师应该给自己解释得清清楚楚,自己该如何去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条一条去做,才能解决‘坐忘’,解决‘三元欠缺’,解决‘两眼一抹黑’,解决‘糊涂修’的问题。”是不是这样的逻辑推理?是不是这样的逻辑过程?这是很典型的智识思维模式。

  但是,如果你能听进,自己进行解剖,给自已来几个否定的否定,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原因。之所以“两眼一抹黑”而心不明,其实“两眼抹黑”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是“心不明”。如果能“明明德”以后,就能解决“两眼一抹黑”的一部分问题,就能解决“糊涂修”问题当中的一部分。对于反复讲过的理论,要真正掌握:“德—”朴散开来,分了五种体元、五种物元、五种质元。质元是一种能量形态,那自己当然缺乏的就是这种质元,更何况大部分人缺乏的都是这个质元。质元,要有天德,要有地气,要有自己体内的肾气,这三种物质是最重要的。

  心里面不明是什么原因?根据五德、五行对照表,也就能找到其中的原因。自已先给自己诊断一番,找到缺陷,因为自已找到自己的毛病那是最珍贵的。自己的元神是自己体内最高明的医生,哪个医院的专家都赶不上自己的元神,赶不上自己的性慧。每个人性慧系统当中的众神,那是最高明的医生、心理诊断医生、疾病诊断医生,把他们主动请出来,配合他们对自己进行解剖,就能够找到病根了。

  经常碰到很多同学问我:“自己两眼一抹黑,怎么办?”这都成了个理由、一个借口,而不是主动从老子理论当中去觉悟。要眼“黑”心不“黑”,眼睛虽然见不到,但是心要“明”起来,身体要“明”起来。我们还没有树立起那种志向,还是那种随遇而安,自在无所谓,不知道修真是逆境而上,逐步克服、清理各种不符合道的内容的工程。这个生命再造工程,是需要动手、动口、动心、动眼、动身的。

  为什么一上座就昏沉,那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因为迷糊过去了,腰躬起来了,像个大虾公一样蜷缩成一团。为什么有的人打坐时,一坐就像个虾公一样趴在地上;有的人看起来像个小乌龟趴在那里,甚至还在那里打鼾,还挺响的,浑浑噩噩的,醒了以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打鼾。他们老感觉奇怪,为什么我打坐时腰杆就挺得很直。实际,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身体“北海”里面的肾气在动,腰是绝对弯不下去的。骶骨、阴踽、小腹腔里面的能量,如果没有调动或者调动不起来,就会撑不住腰。撑不住腰,打坐时就会成虾子,成弯虾公。只要小腹腔里面一热,骶骨里面的先天肾气不再顺流,有能量往上面冒泡泡,哪怕只冒三个泡泡、一个泡泡,能够冒到脊椎里面,那就绝对不会成虾米公,就会坐直。腰板挺得绷直,神尼不思眠。

  所以,还是要从自已身上整体进行分析、解剖,掌握、找到真实的原因。希望大家今后都不要像以前那样,借日“反正糊涂修,反正两眼一抹黑,就可以不刻苦,就可以不理通法随,就可以浅尝即止”,要克服这种现象。要发动主观能动性,启动“德一”,让她来引领和解决智识当中存在的很多不符合老子“执一以为天下牧”方法论的内容,要把这些糊涂观念尽快清理掉,放下包袱,丢掉借口,克服懒惰。当然,最重要的是将阴我心的糊涂认识进行全面转化。

  问题:“—”的形名,是否“一僧”就是“圣一”?

  解答:要用这个“僧”字,那是你的说法,是受后世理论的影响。因为在老子时代,佛学的确没有传到中国来。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在老子学说里面,记载了大量的内容,跟佛学是异曲同工的,包括形名都是这样,就在我们体内,哪怕是现代科学研究得那么精细的名称,比如说细胞、DNA,人们可能根本想不到老子早就给它们定了形名,而且要是自己能求证出来这些形名,不用高倍电子显微镜,自己就能看到。

  可能大家不相信,的确老子早就提出来了。在他的“圣人之治”方法论当中,提出来“见素抱朴”,“朴”和“素”就是指DNA,就那么简单。在两千五百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给DNA定名了,甚至都定名到其中的链条了,而且还有比这个更深层的内容。为什么老子学说能够称为绝学”?我们真要为中华祖先自豪,但是现在很多人希望用西方文化来解释中国的东西,非要用佛学的东西来做比喻,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祖先的东西承传下来。我们祖先常常用一个象形字,就可以把很复杂的东西都浓缩在里面。

  所以,是否用“一僧”代替“德一”体元的名字,我觉得用“僧人”的“僧”字,还不足以代替,最好不要用这个“僧”字,因为“德一”体元毕竟是茗萨相,是道所生,再往上一级就是佛和道。而“僧”上面还有“罗汉”,“罗汉”上面还有“菩萨”,使用“僧”字就把“德一”体元的量级、层次级无形地就给降格了。

  如果你把“德一”体元要称为“僧”的话,我相信他就不能主宰你的性命。就很可能,他在体内只能托着钵盂,在五臟里到处去讨饭。

  所以,不要轻易地曲解形名学。一旦曲解,就会给自己性命内证添上无穷的烦恼。甚至一旦定格以后,就很难再加以改变。为了大家不犯口过,不犯错误,不要害自己也害别人,在这些关键问题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即使说错了一句话,隐中都是有记录的,要小心。特别是牵涉到了质元、物元、体元世界的师父们,那就要更准确、慎重、严肃、认真。

  问题:老师在《得一》释义中讲到:“决不能轻视对质元和物元的同步求证与提升”,同时也告诫我们:“增强自身质元、物元的储备,才会有利于“一,的体元最终版利归位。”在这方面,我们除了“双可教育”“上善治水”和“三修一化”的整体把握以外,是否还需要修证一些其它有为的方法,例如聚灵、灵动等。

  解答:这个问题,就要看各人的基础如何了。

  以前讲理论时已经讲过:生命是两大系统,一性一命。性体在体内的积聚,它有物元/源条件、质元/源条件、体元/源条件。其中的物元/源条件,就需要身体将门窗打开,经络畅通,体表的十二经络、深层次的八脉道都要通畅,体表的门窗要都打开,这是一个先决条件。

  在打开的情况下,玄源能连接上,师源清晰,道源连接,道经师三宝与体内都能构成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质元/源,质元/源通过物元源传输到体内,体内要具备有效循环,能量储备,仓库构建。首先,要通过这些方式把体内的病气、浊气能够排到体外。

  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层楼、一层楼的基础建构,几个柱子、支柱都要把它确立起来。所以,在一个方法面前、在一个体系面前,自己首先要有清楚的认识,自知者明。不能自知,就不能自己分析自己。特别是有些人身场弱不禁风,体内还有顽固疾病时,这个时候想去修“得一”,那怎么能够得“一”?因为病气在消耗自己的精气神,经络肯定还没有敞开,门窗没打开,仓库里面空空荡荡的,没有无中生有的东西,无中的能量都不具备,想“得”就是奢谈。所以,打通经络,引进能量,改变体质,储备质元,改善物元,营养神性,这就是当务之急。

  但并不是说“德一”可以完全不用,这个方法可以运用,但不要本末倒置,没有能量支撑它,就显得很遥远。比喻说,有一些动功、运动和灵动,都是为了把身体的门窗打开,使经络开通,把仓库建立起来,把病气清除掉,把有病之身调治好。通过有为的动、无为的动以及从有为到无为的聚灵,都是服从于物元、质元以及体元的生养,同时也是直接作用于命体。

  这个系统性和次第性要弄清楚,才能明明白白修真,清清楚楚证道。如果连次第都不弄清楚,就会像迷失在八卦阵里,连休、生、死、开等都不懂,一上去就瞎撞,那要在八卦阵里转很多年,才可能转出来。

  所以,讲来讲去,道理都很简单,但是简单也需要心性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心态要回到两千五百年甚至三千年前的那种“氏族社会的纯朴道德高峰”品格的历史时期,到那时候当然就很简单。这个“一”,不用很复杂的方法,就能证验到手。

  现在,我们处在道德的最底线,信仰已经崩溃,沙漠化,我们起心动念,全是个“我”字,全是贪心私欲。无论是社会系统,还是教育系统,人与人之间只存在利害关系,没有友情,没有道德,没有信誉,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去“得一”呢?在这样的环境状态、物质状态、精神状态下,我们的身体被毒害了,我们的心灵被封闭了,我们的身场被固死,所以就要按照现在的特点,既把握最高的,也把握最低的,上下结合,齐头并进,都攻向我们的体内,运用到我们体内。一方面,要居高临下地运用;一方面,更要将体内的基础和各个环节都加以调整。这样才能在这个居高临下的引领之下,迅速、准确、正确地建立起来,那么修真也就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少走很多的弯路,避免堕入旁门左道,避免堕人某种偏颇的方向当中。

  所以,在如何掌握好这一系列方法的问题上,要定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批评、自我批判、自我解剖、自我反思,矫正自己不足的地方,找到优点,发扬优点,避免错误,那么就能够将“得一法”“真一法”和原来的金丹法,恰到好处地综整在一起,将里面最优秀的部分、最有用的部分发挥到一个极致,从而使整个内证过程进人到比较顺利的阶段,大大缩短宝贵的时间,珍惜有限的尘命。要看到自然在剧烈地变化,时间需要我们珍惜,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成绩,或者得到更好的一些提升。

  问题:实践“守一法”时,依稀可见蓝色的光团在目前。坐忘时,体内左边有一股能量特强,从下往上顶撞胃区,很疼。一会儿,左耳朵里特响,像大风在刮。自从9月份辟谷以来,右耳朵总有水管里流水的声音,或者嗡嗡响。是否因为自已的“双可”基础不牢?很久以来,左右腿的感应不一样,右边真热,左边特凉。有人说是阴阳失调,我觉得不太正确,敬请释疑。

  解答:这种情况,说明体内还是具备了一定的能量,能够“依稀可见蓝色的光团在目前”。体内的能量在被启动或调动时,需要有个基础,就是路通,体表的十二经络要十分通畅,深层次的八脉道也要通畅,那么它们在运动过程当中那就很顺利。当内臟中存在着某些隐性疾病尚未转化为显态的问题时,能量经过这些区域,肯定就会产生疼痛。鉴于这种原因,当能量能够顺利通过时,疼痛才能够出现缓解,因为这种方法大量调集了命体储存的能量往上走,而且当体表穴位开得比较好的时候,会阴之门能够打开的时候,那种源源不绝的能量,自己也可以看得到,地上的能量一股股往上走,通过自己会阴不断收缩,进人到体内。不管是慧眼观、还是心眼观,都能够真切地看到,或者用身体去感应到,能量的确上来了、推动自己的先天肾气往上走。顺畅时,这种现象是比较明显的。

  耳朵里响”,也是这样的。因为耳朵是肾的外窍,内通于肾臟。耳朵里在调整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像吹风一样的声音。像我们在训练昔肌的时候,就会出现六根震动,这个六根震动和丹道里面的六根震动有所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呢?因为这个能量是我们在捉放昔肌时、外部大量的地〔进人体内和体内的肾气进行结合,像打开水库,水漫金山,在漫过沙漢时,那种渗透是平缓的,是大面积的,是铺设式的,不是集中在一条线路上面,不是一条河道在往外走,而是面积比较广阔的,比如有时在中脉里面,在阳蹻、阴蹻,在任脉、督脉里而,都整体上来了。总体来说,它也能够刺激颅底神经,所以也就能够引起六根震动,特别是身体震动,鼻子也会不由自主地抽搐,眼冒金光,等等这些现象,都是由于能量在我们的脉、络、经里面流动而产生的正常反应。当这个能量没有达到一定量级,或者脉、经没有畅通时,当能量冲击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体征或反应,可以说都是正常的。

  耳朵里面存在的“嗡嗡响”的问题,也就意味着肾气的能量启动了,但是客观上又不充足,要这样去理解,所以要主动更加强化这个能量的补充,主动减少先天肾气能量的虚耗,加快这个调整过程。一旦能量充足以后,“流水声”或“嗡嗡”,甚至有时像打雷一样,这种情况就会逐步地消失。因为当能量在某一个经络里面长期反复充放时间长了以后,很容易使人们理解成疾病,只有当能量能完仝通过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豁然痊愈,突然就消失了。

  “左右腿感应不一样”,也是这样的。这种现象,是因为左脑主管着身体右半侧的感觉,右脑主管着身体左半侧的感觉,里面能量不平衡时,所以就出现了所谓的阴阳失调,但并不是真正的阴阳失调,而是大脑在调控能量气机平衡的时候,对某些修证者来说,可能会产生一些阴阳颠倒阴阳翻转或者阴阳归一等过程,在“守一法”过程中,如果有能量到达大脑,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修持揉拉太极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现象。男的左手是阳,右手是阴;女的是右手是阳,左手是阴。当太极揉拉进去以后,产生了磁场,产生了电场,两个手可能出现同一个极性,那就会怎么挤压也难以压扰、这个太极球越涨越大,把两个手推伸得直直的,也没有办法合拢来,两个手上的极性都转变成了正极或者负极,极性是一样的,所以就合不扰。

  当手的极性一边是阴、一边是阳时,在极性翻转过来的时候,或者左边阳、右边阴,或者是右边阳、左边阴,一且一翻转或是蝨化的时候,就会发现怎么都拉不开。太极球都在手上压成薄煎饼,也都拉不动、拉不开,两个手被太极球死死地吸住。这是一种生物电、生物磁的现象,是极性翻转现象。

  只是我们体内并不是典型需要这种正极或是负极,但是这种正极和负极的现象又存在,而我们要把它进行中和,要修出来,能够自如地变换正极负极的非正非负,实现“中气为和”,那么就调节成功了。因为有正负极的阴阳,都还是在这个阴阳“二”里面,我们最终是要归到“一”里面,所以还要往前再推进一步,使我们的能量,使我们的物元、质元,都能够归到这个“”里面,由“一”来统领身体阴阳“二”转化成为真正的“一”,这个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作者:熊春锦

  整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与养生研究中心 何良庆
游金地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Powered by 游金地,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承欢大仁]
标签: 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 熊春锦 东方龙文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