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认真观诵老子《德道经》第二章《得一》的过程中,要注意内观面部与内观中丹田的整体结合性,也就是要一体而观。
——龙文化修身理法篇(下)——
《得一》章“守一法”揭秘
五、“守一法”实践
道德根文化中修身的“守一法”,其实极其简单容易,就是在“双可”教育和“人法地”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综五归一,凝则成神,以神统修,无为观化”。
配合同步内观,认真诵读《得一》章,就是老子“守一法”的基础。
认真同步内观诵读,看一看能否掌握“守一法”,验证质元与物元的产生,最后出现“德一”的体元。在诵读“者”字时,要内观“者”的文理在鼻尖、鼻梁到鼻根、印堂中,下面的内容全都是在这一区域观诵。自己观诵的同时,注意随顺无为而观,进行一种微妙的配合。
在认真观诵老子《德道经》第二章《得一》的过程中,要注意内观面部与内观中丹田的整体结合性,也就是要一体而观。这个“观”,就是将自己的日、月、星三光内敛,三光集束以后,从内部向鼻骨照射而观,从内部向下内照中丹田而观,同时把握住将二者结合成一体,整体而观,内外一体而观。此时,可能会在鼻骨区向内、向下,直到中丹田,出现一个能量传输通路;而在鼻尖处向外、向下,直到胸正中体表,再向内也出现一个体表外的能量传输通道。它与体内的通道,可能会构成一个椭圆形的“O”形能量传输结构。如果没有出现,那就要把握住鼻骨与中丹田的整体观,静候变化的自然出现。
“守一”方法的实践过程中,一般人在观诵《得一》章的时候,《得一》章中的能量对于有实践基础者,会首先激活实践者心身中的质元系统和物元系统。在《得一》章这个“一”的作用下,出现质元与文理变化。在这个变化之中、先后会显示质元、物元的“其一”和“归一”变化。大家要注意几个阶段的产生次序:“其一”→“归一”→“显一”→“得一”,然后,才能够真正地“守一”。
这个物元的“其一”和“归一”变化,,就是簸箕的`箕”,古代用簸箕聚物,扬去杂物,留下精华之义。“其一”,就是一种汇聚精华、清除杂质的过程;而分散的精华,最后会有一个集中的过程,这就称之为“归一”,就像所有的河流最后都要回归到大海一样,这就叫“综整归一,聚合归一”。这些细致的质元和物元复返于“一”的过程,全都是为最后体元的“显一”而奠定基础。只有当“其一”、“归一”完成质元和物元的汇化以后,才会比较理想地出现体元的“显一”,最终出现“得一”。
有些人可能会在内观当中,就出现了《得一》章的文理自然地散布全身,每个字都发出了光,出现了光化,身体也出现了光化,光化在组织和细胞当中,最后就会出现整体的一个“一”的文理画图,就跟阳爻一样,我们还是把她定义为“一”,就会出现这个“一”的图形,然后在“一”中又呈现一些微妙的变化。这是“守一法”进人“得一”中的一个普遍性的规律。这个现象是一个普遍规律,也就是说,按照“其一”,然后到“归一”,然后到“显一”,最后到“得一”,是这样的规律性。当然很多人也存在个体的特殊性,但基本上不离总的框架,存在着特殊规律性也是正常的,不必强求变化过程的完全一致性。
部分德性和品格基本合格,以及有质无形的质元和物元物质具备一定基础的人,在面部这个三角区内的骨骼上,可能就会出现“众眇之门”的“门”的文理。如果出现了这个“门”的图形,就一定要平静地将它肯定下来。随顺而观,不起一念。
一般情况下而言,如果在鼻骨区内能够显现经文的文理字形图像时,整个过程就容易全境式地呈显。当我们能同时做到观注中丹田和鼻骨区时,假若其中的能量传输通道也有所建立和形成时,那么鼻骨区内的经文能量将会作用于中丹田内,也许胸中就会出现一个光团,出现一个太极,出现一个旋极,并且还都旋转起来,出现太极向旋极转化,或者是直接显示一个旋极图,它们会发出特殊的光,这个光亮程度比闪电的光更强,或者是光团,或者是光柱。
这个光用来干什么呢?就是要用来对内境进行一次“清宅”式的大扫除,准备迎接“德一”的这个体元,进入中丹田内“安居乐业”。所以,可不要小看这种“清宅”的效用,不能像在单位里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卫生那样,应付了事,弄个表面光。这可是要像在家里做卫生一样,要趴在地上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这是需要做得干净彻底的一份工作。身国内上下八方,都要主动用这个光,将整个胸腔里面清扫得“一尘不染”,不然“德一”这个体元不来居住。即使发户口给她,发邀请给她,她都不来,因为体内环境太脏就不行。葛洪曾在《抱朴子》中告诫我们:“龙虎列卫,神人在傍;一安其所,不迟不疾,一安其室;能暇能豫,一乃不去。”“龙虎列卫”,其实就是指心中真液的质元和肾中真水的质元都能上升在中丹田内凝聚,才能生出光来。至于是否显现出龙虎之相,则不必强求。而此时的“卫生大扫除”工作,最好主动请“神人在傍”的“悟空”来帮助自己,别把自已的元神丢在一边,不请他帮忙也不行。通过自己的悟空来帮助自己,以神用光,他才知道哪个地方应该多擦一擦,哪个地方该用力蹭一蹭,才能把尘垢清除掉,这样才能真正彻底做好内境大扫除的“清宅”工作。神光所到之处,如火就冰,俱皆光明。
“德一”的这个体元,体质最接近道性,她需要一尘不染的居住环境,要让她“能暇能豫”。什么叫“能暇能豫”呢?就是指内环境要符合“休闲养性,和悦逸性,出入顺遂”的基本条件。不然,就会发生“一不出其窍,一不安其室,一来即离去”的现象,那么“守一”就难以真实实现,“得一”也就遥不可及。
当我们在无为而为中做好了“卫生大扫除”以后,这时体内可能就会出现¨一”的体元。男性体内出现的就是一位小帅哥,女性体内出现的就是一位小靓妹,坐在莲台上。他们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就是从鼻骨的山根处,里面有一窍,这个门打开以后,他(她)就会飘然而出,潇潇洒洒地进入到中丹田之中安坐。体元的显形出现,内境震动,全局改观。在“全局改观”当中,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难得的,就是阴我心神的换质变化。大家修来证去,这么多年莫不感到阴我心最难制伏,最让自己头痛,最让自己难以进步,虽然说日积月累、点点滴滴、战战兢兢地修心,也难以将它转化好,它就是赖在君位上不让位。几十年形成的后天惯性思维、线性思维和经验思维,无法彻底克服而产生转变。
但是,如果一旦真正“得一”,这种情况就会彻底改观。“得一”之前,在内观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自己的阴我心神像赖皮鬼一样,死死地抱着心臟肌肉不肯放手;但是“得一”后内观,就会发现它“哧溜”一下深深躲藏进心臟深处,缩成一团在那里发抖。此时,虽然阴我心神还是坚持抱着肉团之心不放,但这时可能就会被轻松地从心臟上剥离开来,或者被自己的元神悟空轻松地从心臟的深处拎出来,将其光照清洗一番,剥去它原来那套灰不溜秋、脏兮兮的衣服,换上一套色彩亮丽的红色新装,才变得像个神样子。有了好的神样,我们才可能有好的人样。这正是:体元形名立,阴我必换质。
这种换质改形,是一种居高临下强势逼改的过程,远比那种渐进爬楼梯式的日积月累修改方式来得轻松容易。这就是修德“守一”而“得一”的精妙之所在,这也就是道德根文化的无穷魅力之所在。“守一”而能“得一”,阴我心神的改变和让位也就至简至易了。
此时,可能会观到阴我心神在更新换质以后,阳我心神拉着它一起朝拜,然后再一起各自登上莲台打坐诵经。从此,只要“一乃不去”,那么阴我心神也就会甘居臣位,不敢轻易地僭越妄为。老子的“执一”思维法,就会牢牢地确立起来,伴随终生,直至“了道”之境。
“居于道O,用于德一”,这是“得一”以后这个“一”的体元的基本法力。他本身能够放出光明,构成“自燃”而表现出道法自然,光明普照心身内外,并且能无为而无不为地运用怀中抱着的法器,挥动此法器,就会放出道道“一”形的电光,似闪电,如雷霆。当他运用此法器,挥向体内和身外向他攻击的其它灵体时,灵体们手中的兵刃全都会如烟似雾一样地消失,而不伤损其性命。有的实践者经过自己的验证以后,如此描述这个法器的威力:“一的电光能量,比金光法的能量强大三倍以上。”其实,岂止是强大三倍以上,甚至五倍以上都不为过,这还是比较中肯的体悟,确实是强大数倍之多。
当“一”的体元将实践修身者内外环境清理干净以后,在“德一”体元放出的光明场中,全身可能会自然出现一个很大的“正”字图形,笼罩于命体身场内外。这个“正”字的出现,也就是对黄帝“正若有名,合若有形,乃以守一名”最好的修身验证。这就标志着修身实践者的生命再造工程,从此进入了“名形已定,物自为正”“名正者治”而惑乱无踪的时期。“正以明德”,从此进入佳境。“守一”之法,顺着“强生威,威生惠,惠生正,正生静。静则平,平则宁,宁则素,素则精,精则神。至神之极,见知不惑。帝王者,执此道也”而展开。这是《黄帝四经·论》里的一段文字,这里的“惠”,是指仁,即“仁慈”的“仁”。古代帝王都是用这个方法来执政,来统治天下,当然非常正确。在身国内部求证时,同样也是按照这个次第逐层深入,完成修身的全过程。老子所说的“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正善治”“请靓可以为天下正”“天地将自正”,以及黄帝和庄子所言的“至正者静”“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全都可以轻松实现。
当这个“正”字出现以后,无形中也就产生了巨大的自我防护能力,从此邪不敌正,邪难伤正。
《云笈七笺》中曾经指出过:“昔黄帝到峨嵋山,见皇人于玉堂中。帝请问真一之道,皇人曰:长生飞仙,则唯金丹;守形却老,则独真一。故仙重焉。凡诸思存,乃有千数,以自卫率多,烦杂劳人,若知守一之道,则一切不须也。”“昔黄帝到峨嵋山,见皇人于玉堂中”,这里是隐喻词的提法,就是说:自己的真意如果到了山根,也就是到了印堂里面,能够见到自已的“一”的体元,“若知守一之道,则一切不须也”,如果掌握了“守一之道”,很多的有为法全部都可以不再使用了。
“凡服金丹大药,虽未去世,百邪不敢近人。若服草木小药,饵八石,适可除病延年,不足以禳外祸,或为百鬼所枉,或为太山横召,或为山神所轻,或为精魅所侵。唯有真一,可以一切不畏也。”这些论述,都非常值得人们参详。
在教学中将“金丹学”与“真一学”同步把握进行实践,正是由于人们已经进入了智识发展第五阶段的转折期,“金丹学”与“真一学”应当同步把握和实践,这两点的结合才能实现老子的“执一”思维方法。因为“金丹学”里面,就把人类智识思维里面当中的归纳、推理、演绎这些东西都包涵进去了,适宜我们现代人的口味儿,非要一步步地爬楼梯。若从一楼一步爬到九楼的话,人们会不知道其中每一步的那个滋味儿,直接给人们使用“执一”的方法还不行,还非得让个人识神有锻炼的过程和经历的过程。有句老话:“不到黄河不死心”,非要自己亲身经历一番,这个心才能死,神才能活。所以,“金丹学”也是不可扬弃的。
学习老子的“执一法”,实际上应当将“金丹学”与“真一学”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同步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老子“执一”思维方法。不管是“真一学”也好,还是“守一学”也好,我们对“守一法”的阐发和继承是为了实现老子的“执一法”,实践这一门人间的绝学。实践“守一法”,只有“得一”才是根本。前面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长生飞仙”“守形却老”,全都并非“修之身,其德乃真”的真正目的。心灵净土和人间净土的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这才是每一个修真者唯一的目的,以“百姓之心为心”才是“真人”的本分。
以上,我们纲领性地将“得一”的过程和作用,作了一点解析。当然,在实践中还有细微的口诀之类的东西。这些内容,则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再作出说明,而不在公开讲经说法的内容之内。有实践基础者,应当先认真地对本章进行内观诵读,求证出真实的结果,再作深入细化,全面掌握“守一法”的内容。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理解和认识上,不要将“得一”的体元与“真我”本性混为一谈。“得一”的体元,是道所化生;我们的真性,本身就在道之内。真性、真我,是更高一级完全没有后天痕迹的性体。所以,不要把他们混为一谈,要掌握“一”的物元和质元的演化过程是处在“道O”的下面。
老子的《得一》章,理法之义博大精深,我们现代人与古人的素质不同,道德品格相去甚远,在学习、研究和实践之时,一定要注重先培养德性品格,提升素质,要先学会做人,具备圣人之才,才能真正实践圣人之道,绝不能本末倒置而缘木求鱼。“得一”修证的成功与否,贵在“执一明三而守一”。运用老子“执一”的思维方法,知白守黑,将“一”的三元整体进行把握。在质元、物元和体元这三元之中,又要以体元为根本进行求证,实践好老子的“双可”教育方法,以及“人法地”和“上善治水”等方法。绝不能轻视对质元和物元的同步求证与提升,不能盲目而孤立地追求“守一”中体元的早日出现。体元的出现,必定是三元并驾齐驱和同步提升以后的自然结果。三元中缺乏其中任何一元,或者某些元素品质不足,都会难以真正“得一”。
我们为了能够同步展开理论和方法,整体进行教学,能够同步破诀解密,在此之前,已经做了长时间的“为大于其细”的大量铺垫。这些铺垫,都是基础工程,不能或缺。只有在掌握和实践好这些基础工程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实践好“守一”。在“守一”之中,静候“其一”和“归一”的出现,自然达到“显一”,并且最终“得一”,然后再进入“用一”;“用一”完成,也就进入了“执一”。最后,才是化O,化无,去求证“一”的形名。“用一”,也就是让三元完整的“一”,统帅“三修一化”,彻底改变生命,是“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无为而无不为”,运用老子的“执一”思维法,全面再造性命,成为真人。
我们的教学工作,目标是培养出大批掌握老子“执一”思维法的先驱和先行者,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服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凡是通过“守一”法而已经“得一”者,应当遵循《黄帝四经》的教导,继续全面深化:“夫为一而不化,得道之本。握少以知多,得事之要。操正以正畸,前知大古,后达精明。抱道执度,天下可一也。观之大古,周其所以。索之未乱,得之所以。”
“故唯执道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富密察于万物之所终始,而弗为主。故能至素至精,浩弥无形,然后可以为天下正。”以此作为自己的修身目标。
作者:熊春锦
整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与养生研究中心 何良庆
游金地
优质商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标签: 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 熊春锦 东方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