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资讯市 【切换城市】

熊春锦谈: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是 培养民族道德科技人才的重要教育方法

2018年06月26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承欢大仁

11
摘要: 我们生命体内是有一个仓库的,储存这些德性的能量。虽然每个人储存的不同,但是都具备这种能量的储存,只是各有参差不齐。

  西方为什么在十七世纪以后他们的科学发明走到了中国的前面?而在十六世纪以前中国走在欧洲的前面?这里面的原因,就与这个德慧智教育我们自己主动丢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西方因为一直重视经典诵读,所以他们高度注意培养孩子们的直觉和灵感。我们的祖先虽然为我们的后代创造了智慧的语言和文字,但是我们没有善加利用,西方是靠直觉来提升自己的智商和提升后天的智识,以及注重潜意识的培养和灵感的生发。古代在分析人的精神领域当中,就发现有一个先天无为的阶段和逐步向后天过渡的阶段,以及完全进入后天有为的生命阶段真正三个时期。

  我们在近代教育当中,忽略了人的这三个时期。比如说,胎儿时期到八岁之前的时期,就是生命的无为期;八岁到十五岁,是先天无为向后天有为过渡的生命期;而十六岁以后,就完全进入了后天的生命期。我们要想具有大智慧,从容不迫地完成我们的学业,那么最好在八岁之前奠基,奠好先天无为的基础,将我们先天的慧识这个能量充分地获得,充满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我们的仓库当中。

  我们生命体内是有一个仓库的,储存这些德性的能量。虽然每个人储存的不同,但是都具备这种能量的储存,只是各有参差不齐。有的人是五种元素比较平均,又比较充足。那么这类人再加上学习了后天的智识以后,他将来的生存能力、智识水平、科学创造力都是比较高的、比较强的,就会成为人类的精英、人群当中的优秀者——也就是古代所说的社会的贤人,是真正的人才。如果这五种能量严重缺乏的,那么再怎么艰苦地努力都不行。就像爱迪生所说过的:所谓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然而,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才是最主要的。
  国外的科学家都体会到这一点,强调这种灵感的重要性。中国的古代是强调这个慧识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主动通过经典诵读来培养我们本身的先天慧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教育理念上一定要把慧和智同步地把握住。然而要能够开发我们自己的慧识——也就是那个先天的慧识、那个灵感、那个直觉,那么一定要注重自己德性能量和德性品格的培养,因为没有能量的心就没有聪慧的头脑。

  古代著名的医典《黄帝内经》说过:“心藏神,心为神之臟,脑为神之腑”。只有心脑相通的人,才是大智慧者。因为我们的大脑结构是分三层:大脑皮层,大脑质层和大脑核心层。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一样,这个皮层结构就是那层薄薄的膜。那个膜的面积是非常有限的,学起知识来,储存的知识、能量,也是有限的。我们的大脑质层是非常厚的,就像鸡蛋的蛋白一样。人类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储存在皮层的,如果没有慧性的培养,没有道德心灵的主动校正生成,那么我们一生,这个大脑质层的功能都难以调动,难以具备这个深层次的智慧——大智慧。穷其一生艰苦的努力,用99%的汗水去努力,你不把大脑质层的功能调动起来,那个灵感不产生,那么你的一生很可能就是碌碌无为的一生。

  所以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面,就高度地在重视每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基础之上,来储存我们心灵当中这个慧性的能量,直接给大脑的质层带来活力,使它具有创造力。通过这个慧识来推动我们后天的智识,产生我们的智和慧。外国人是凭直觉和灵感,中国人古代是凭这个来完成的。

  所以,我们国家的教育理念要想重新恢复到十六世纪以前,走在世界各民族之前这样的水平状态,就要把“德慧智“这三个环节整体地把握住,像老子在《德道经》里面告诉我们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我们不能陷在阴阳里面转不出来,而要用老子的教育理念,用这个三生万物去认识这个阴阳属性,认识如何启迪彗性和后天智识,把这个慧和智同步地把握住。不要一阵子强调先天的教育,一下子又只顾着后天的教育,不要走那种一下子左倾的路线、一下子又右倾的路线,而是要把慧智双运同步开发整体地把握住,那么我们才能够使我们青少年的道德水平上来,慧识也增强,智识也得到明显的提升。
  从我在全国各地开办的这些从大学、高中、小学、学前班、幼儿园以及胎教这个经典诵读经验来看,在中学生当中和大学生当中他们体会就是,通过对《老子·德道经》的诵读,他们普遍感到心胸舒坦,精神明显地变得祥和,观察事物变得敏锐,对后天知识的掌握速度与没有诵读以前提高了一倍左右,而且对自己的生存信念和信心都获得了提升。

  虽然对《德道经》的内容,并不能完全地解读,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但是只要诵读以后,精神就感到振奋。因为通过这个诵读,舌开窍于心,我们舌头在动的时候,与心窍相通,通过语音声波,获得了能量,这个能量进入我们心灵当中补充了我们的精神,所以就能够解除你的疲劳,保持你旺盛的精力,应付每一天重新又到来的艰苦学习。

  所以我们在这个现象的背后,要透过这些现象来看到其中的理论部分,去主动接受她,认识她,使我们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而不要被过重的学习任务所压垮,使我们的心灵发生畸变,甚至产生疾病性的改变。因为我们现在所学习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数理化的内容。就像两个国家互相考察中所发现的:国外的学生不喜欢数理化,孩子们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数理化它们是中性物质,它没有精神的能量营养,相反它要耗去你的精神能量。我们从自然界获得的精神营养到16岁的时候就中止了,就开始调用仓库里面的,不可能更多地从外界获得了。那么孩子们的先天状态是比较敏感的,他知道这个东西没有营养,他就不感兴趣,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天德养精神,地谷养命形,凡是符合善美的物和事都系带着能量。
  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高度地去重视青少年的这个德性、德性能量,以及慧性储存开发和智性提升的整体,所以虽然看起来我们获得的奥林匹克的奖比较多,但是却消耗了孩子们的先天能量,过早地消耗完了。所以一旦等到他们学到了更多的后天知识,需要这个先天能量来支撑后天智识,再产生科学创造力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后续的能量,没有这个后劲了。这大概就是我们虽然都很聪明,都很勤奋,但是却难以诞生创造科学奇迹的专家的秘密。

  我们的经典诵读就是为了使大家获得这种能源,获得这种能量。因为中华的经典非常丰富,像《老子·德道经》、《易经》,儒家还有四书五经,包括其他的经典都很多,比如法家的《韩非子》,军事家们的《孙子兵法》等等都属于中华传统经典当中的著名经典,含有极其丰厚精神营养及能量。这个精神营养和能量,并不是我在这里泛泛而谈,而是得到了国外众多的科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们的共同认识,得到了他们所肯定,他们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肯定下来的。

  西方他们也有许多自己的经典,像《荷马史诗》、《新旧约全书》、《莎士比亚》、《启示录》、柏拉图的著作等等。他们对孩子灵感和直觉的培养,就寄托在这些经典的诵念上。像什么《古兰经》啦,像《新约旧约全书》啦,都是他们培养自己孩子的经典。

  所以我们在诵读的过程当中,越读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我们心身获得了营养,我们的眼光也就展示得更长远一些,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无论我们在什么行业上,通过这种经典诵读,都能获得丰富的精神营养;而且无论在人生的任何时期,同样的都能获得这种营养。所以我们在整个的道德理念、德慧智教育理念当中提倡,应该像西方那样,有一个民族的思维、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思维模式。西方他们提倡“与柏拉图同在”、“与亚里士多德同在”、“与真理同在”,我们要想在教育界能够学习到祖先们的智慧,承传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同时全面推动我们中华民族整个教育事业的强大发展,那么应该像世界其他的民族一样大力地提倡“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与道德同在”,建立起这样的教育理念,使我们的精神能够与圣人谋,与圣人居;使我们把整个五千年的文明精神、道德精神承传下去。

游金地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Powered by 游金地,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承欢大仁]
标签: 德慧智教育 经典诵读 道德修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